首页 新闻 地方新闻 数字报 辽宁记协网 조선어 评论 发现 文化 调查 理论 视频 健康 农业

“冰墩墩”“雪容融”诞生背后:他们为何能代表中国?

幻灯 2019年09月19日 15:57来源:新华网体育频道 作者: 编辑:刘祉杉

  △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2019年9月17日,首钢冰球馆,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揭开面纱。吉祥物诠释了科技梦想与文化情怀,是中国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又一次完美结合。

  本次吉祥物征集活动,借鉴2008年奥运会、近几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经验,经过专家评审、修改深化、社会评议、法律查重和审定等程序。吉祥物问世的每个环节都凝聚了业界专家、筹办人员、创作和修改团队等有关方面人士的智慧与心血,最终被永久地记录在奥林匹克的历史上。

  △9月17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发布活动上与小演员互动。新华社记者李明摄

1

    “冰墩墩”“雪容融”同时亮相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同步征集和评审,体现了“两个奥运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样精彩”的承诺,也确保了两个奥运会吉祥物既有区别又能达到视觉形象的统一。

  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东道主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9月17日,来自丰台区少年宫的小朋友在活动结束后与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合影。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并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

  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9月17日,来自丰台区少年宫的小朋友在活动结束后与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合影。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寓意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寓意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表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通过吉祥物的发布,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发展成果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中国广大民众对冰雪运动的热爱和对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期待,表达中国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2

  “冰墩墩”渐次揭开

  在吉祥物评审过程中,冰糖葫芦的创意作品入围前十,这一来自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团队的作品,就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最初的创意来源。

  在初评和复评之后,2019年1月20日,北京冬奥组委主席办公会议从10组吉祥物入选设计方案类别中,研究确定了深化修改类别。其中,冰糖葫芦方案位列其中。

  广州美院设计团队的部分成员在北京冬奥组委办公楼前合影。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1月25日,冬奥组委遴选了10名吉祥物设计方案修改专家。同一天,冬奥组委正式与广州美院设计团队联系,要求对其入围作品进行修改。

  短暂的开心过后,设计团队迎来了长达7个月的漫长且颇感压力的修改过程。从最初的冰糖葫芦,到最终的“冰墩墩”,他们进行的大大小小修改不计其数,草图上万张,相关文件累计超过100G。

  冰糖葫芦的创意出自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刘平云之手,他说冰糖葫芦是他儿时对北京的记忆,而且糖葫芦外表的“冰壳”也与冰雪运动“有些联系”。

  在提交两份修改方案之后,新的修改意见是保留冰壳的创意,尝试围绕其他珍稀或特色动物展开设计。广美设计团队在冰壳里做了许多尝试,有鹿、虎、兔子,考虑到冬奥会正值春节,他们还设计了元宵、饺子等等。

  3月,修改专家组建议更加突出动物特征,进一步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并且提出了吉祥物设计方案应融入互联网、新技术、时尚文化等元素的建议,明确了卡通动物、拟人化、科技化、立体化的深化修改方向。

  9月17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在发布活动上。新华社记者李明摄

  经过无数次的摸索,他们的修改重点终于逐渐明朗——被冰壳包裹的熊猫。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珍稀动物,熊猫的国际认同度很高,但如何做出一个易于传播的、可爱的、非传统的熊猫?

  为此,广美设计团队专门成立一个资料组,把能收集到的熊猫资料全部收集,每天都去比对分析。虽然有了冰壳,但感觉熊猫与冬奥会的联系还是不够。

  由于迟迟无法突破,大家甚至一度怀疑这个方案是否可行。为了吉祥物,团队成员在煎熬中过日子,没少熬夜,也没少抱怨,可终于到交完稿等待消息的“安逸”时间中,又无比期待地想熬夜。用广美设计团队负责人、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的话说:“我们还能熬说明我们还有希望,如果不让我们熬了,也就说明我们没戏了,所以,熬熬更健康。”

  那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瓶颈期,但灵感也悄然而至。

  4月30日,广美设计团队又一次进驻冬奥组委。“那天大家一起探讨,突然有个想法说能不能把‘冰丝带’融进去?”林存真说,这一下“点醒”了大家。当象征着冰雪运动赛道的彩色光环出现在熊猫脸庞时,这个身穿冰壳的吉祥物看上去酷似航天员,一下有了未来感、科技感,又是“冰丝带”,又有冰晶外壳,而且是中国国宝,全球人都爱的动物,这样定位马上就很清晰了。

  设计团队在奥组委工作间贴满了熊猫和各式吉祥物。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5月,北京冬奥组委召开主席办公会议,听取吉祥物修改方案、社会评议情况以及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意见情况汇报。会议研究确定了4组候选方案。

  随着冰壳熊猫的方案逐渐完善,起名字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冰壳熊猫的最初创意来自冰糖葫芦,“其实冰糖葫芦原来也叫糖墩儿,‘墩儿’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有一种北方冬天的特点,也特别亲切,像邻家小孩一样特别健康、活泼、可爱。”林存真说,“一有这想法以后,马上去网上查,结果没有重复的。后来又发现,南方人和外国人很难读出‘墩儿’,后来我们就改成了‘冰墩墩’,也过了查重。”

3

  “雪容融”臻于至善

  与“冰墩墩”不同的是,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灯笼造型,一开始就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创意。这源于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姜宇帆对家乡年味儿的印象。

  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活动现场展示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新华社记者李明摄

  在评审时,姜宇帆提交的中国结和红灯笼的创意入围前十,被确定继续深化修改。但专家们给的意见是“仅保留原创属性,重新设计形象”。

  吉艺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吴轶博说,在前期修改阶段,她和团队成员每周都要来冬奥组委提交修改方案。在方案“深加工”的7个多月里,她从长春往返北京的次数多达30多次,从首都机场到首钢的“两点一线”成了她对北京的最深印象。

  吉艺设计团队面临的任务除了为灯笼形象加入多样化属性,将其拟人化,赋予其生命,还要将其与奥运结合,这需要多方面的学习和打磨。

  于是,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学副院长金巍特意买了个灯笼挂在工作室,让团队成员每天观察,每天琢磨。与此同时,所有团队成员把冬奥组委的宣讲录像看了一遍又一遍,还上网查询,“恶补”奥运及相关知识,感悟和寻找奥运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点。“这对我们是一个宝贵经验。”金巍说。

  2月下旬,北京冬奥组委专家组经讨论研究决定,取消中国结的进一步修改,让团队主攻灯笼形象的完善设计。到4月初,灯笼形象已基本确定,吉艺设计团队需要递交完整的文化阐释方案。

  吉艺的设计团队在工作室挂起了红灯笼。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设计团队每天都在不断尝试和自我否定之间徘徊,就在这一胶着阶段,修改专家组感受到了团队的迷茫,并及时地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在双方多次沟通和尝试之下,体现“双奥之城”的天坛、鸽子、长城以及如意(冬奥会跳台滑雪场地又名“雪如意”)等元素出现在了吉祥物的形象中。

  设计会有灵感闪现的刹那,但更多的是反复修改完善。“雪容融”面部的雪块勾勒出它的脸庞,为了最真实的效果,设计团队在冬天专门往墙上随意扔了许多雪块,之后再把墙上的形态具象化;而为了展现“雪容融”红红的脸庞、弯弯的嘴角,团队也做了许多微调。

  团队在冬奥组委专家组的指导下,又完成了表情包、运动形态、冬奥景观应用设计等诸多工作。

  吉林艺术学院动漫学院副院长矫强被团队成员昵称为“哆啦A梦”,他虽然外表憨厚粗犷,但笔触却非常细腻,凡是有创意,他总能迅速勾勒出草图供大家讨论。

  矫强在修改创意方案。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矫强的孩子无人照看,他将女儿带到项目组度过了寒暑假。林存真回忆说:“有一次看到‘雪容融’抱着雪人的表情包设计,非常可爱,后来才知道是大矫老师(矫强)做的,这与他本人的形象形成了反差萌,而大矫老师则说,在创作这个的时候,他想的是自己的女儿。”

  在给这件作品起名时,考虑到与“冰墩墩”对仗,采用了“雪”字对“冰”字,有“瑞雪兆丰年”之意,而灯笼给人以暖融融的感觉,为了体现包容和交流,采用了“容”和“融”字。

  或许是巧合,最终胜出的这两个方案,一个来自南方的广州美术学院,一个是北方的吉林艺术学院。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高天表示,这种偶然中也存在必然。“这反映了全国人民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热情和关注,也体现出冰雪运动不仅在北方地区深受喜爱,南方的民众对此同样也充满期待和热情。更充分说明通过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冰雪运动和冰雪文化正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和发展。”

  据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介绍,作为本次吉祥物征集的评委,他一直非常关注如何把精致的设计图稿转化成精致的吉祥物特许商品。“冰墩墩”的冰壳、“雪容融”的发光,都给特许商品提供了无限可能,相关特许商品将“有创新、有温度”,“等看到我们的吉祥物特许商品,相信您会眼前一亮!”

  图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北国网,北国网将即刻删除。

北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 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 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Copyright © 2000 - 2025 www.ln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网站各类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所有 北国网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1120200045
  • 沈网警备案20040201号
  • 北国网官方微信
  • 带你每天
  • “ 动 ”
  • 起来!